【思考需要練習】給科技職人的思考 SOP

工作中是否會面臨腦子鈍塞,遇到途如其來的問題時不知所措;或在對團隊報告、提案時不順暢,時不時會僵在案發現場?

反思— 報告能力不足? 還是思考方式不對?

 

報告能力不佳、表達困難,無法說服上司或客戶,其實根源是來自於缺乏思考能力之鍛鍊。

 

不少人也許會苦惱,覺得自己做報告的能力、技巧不好,經驗不夠多,或表達方式不佳,容易緊張、怯場等。有些人漸漸失去自信,抗拒在人前報告;有些人則致力於增進美編能力,美化報告,卻發現再美的外觀之下,仍是無法說服他人的內容。各位不妨換個角度看,調整思考的邏輯、方式,即能大大提升 presentation 的效果及自信。其實任何的報告、溝通討論、言詞表達,都是在做同一件事:即說服他人接受你的想法或做法( or “proposal”),當然,要被你說服的聽眾也多半有著自己的想法,如兩者不 match,則雙邊會開始拉扯,以期能達到共識,此時,如同大樹的深根,你的邏輯根越深、越穩固,則更有助於對方往你這邊靠 (不被拉走)。而根如何能深、能穩?更多是仰賴你的思考有多全面,有多具邏輯性及說服力,而非表面的口說技能或排版美觀。

 

人類發展致今,已有諸多商業管理的思考理論、問題解決流程(problem solving process)、邏輯思考法則,如麥肯鍚提倡的MEMC (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)、7 steps Problem Solving、金字塔思考法 (The Pyramid Principle)、亞馬遜的六頁備忘錄會前準備……等,皆為大家耳熟能詳的理論,並常為企業內教育訓練的範本,坊間更有為數眾多的商業、職場管理功具書可供參考。各類「學派」雖不盡相同,但仍可歸納出共通的基礎邏輯,本文分享以下幾點 (也可視為步驟),為個人十多年職場經歷認為基本該具備的思考能力:

 

一、確立目標及中心思想 (Identify the purpose & problem)。明確的目標、目標、目標 (purpose / purpose / purpose) 太重要了說三遍也不夠。做任何事情的第一步,請確認你的目標,並用白話文描述出來。多數人會認為,定目標有什麼難?你不妨試試,看手邊現在有什麼處理中的事件或project,然後自問「這個project 的目標是什麼? or 為什麼你要做這件事?」,用白話文講出來並重覆講三遍 (別在腦裡心裡想,直接講出聲,且最好是有聽眾),看看三次講出來的內容是否皆一致?也許你會發現比想像中難,多半不是吱吱唔唔,亦或三次講出來的版本前後不一。會造成這現像多來自於對源頭目標未能有自信的掌握,據個人觀察,該現象在亞洲中年的工作者更為明顯,也許來自於該年齡層傳統教育及服從的特性;從上頭接手一個project 時,未花足夠心思釐清源頭便一頭裁入,結果常淪為「不知為何而戰」。所謂萬事起頭難,在kick off 一個專案時,最耗費團隊時間心力的也在這個時期,須把專案各個面向的目標訂義明確,全團隊皆認可這些目標並合作邁進,邏輯式、系統化、全面化的溝通及思考十分重要;此外,也不宜急燥,因一旦目標定訂完成,後面即盡可能別任意變更,所以多花點時間心力醞釀吧。回到方才的例子,若你能十次都很明確的表達出「目標是什麼?為什麼要做這件事?」且經久不變,一個月後、一年後問你,都能很準確的回答出來,那便做到這點了。若為一個合作團隊,那可問問幾位不同的 team member,若大家都能描述出一樣的結果,那這個團隊即掌握了一致的目標。

描述一個事件或目的,要盡可能的以白話文簡潔精要敘述出各項要點。

 

二、以邏輯、系統化的方式建構問題,接著分析原因。呈上步,「目標」通常不外乎"解決某個問題 (problem or pain point)"或"達到某個境界 (situation or goal)",換句話說即是現在這當下你正面臨這個問題、正經歷這個痛點,或達不到這個境界。因此,當目標明確定義後,接下來即為思考「為什麼現在未能達到這目標?」,簡單粗爆的說,這一步就是教你「分析現有狀況,找到真因 (find the root causes)」。在此重點提醒,是「找原因 (causes)」而不是「找解法 (solution)」哦!多數人常會在此時不小心滑太快,還未真正釐清原因就直接迸出解決方法。大家不妨再回去看看手邊正在處理的案子是否有這樣的情形:當團隊在討論,「為什麼會這樣?」時,會突然跑出「啊就怎麼做就好了啊」的聲音,然後莫名的整個團隊就跳過上面的「找原因」,直接在討論這個「阿就怎麼做…」。此為人性使然,人會因為自己的習慣、經歷去評斷某些事,並由過去的經驗給出解決方法,因為這樣最省時,最有效率;但風險就是下了藥卻得不到預期的結果,或短期似乎見效,但過一陣子卻發現仍有問題存在。會有此狀況,常係因為沒找到真正的根因。相同的兩個現像,在不同的時空背景很可能是不同原因導致,所以在這個階段,即便你腦裡已有一百種解決方案,還是建議先緩緩,強迫自己先去「釐清問題,找到原因」。

 完整的釐清問題,才能有效的分析原因。MECE 為一種 “解構” 問題好工具,讓你在瞭解問題的過程中不會紊亂。

 

三、收斂、歸納原因,研擬解決方案計劃。走到這步常常大家會頗為興奮,就如同解題一般,在這個階段即將上述找到的根因加以歸納、整理,並提出解決方案。考試解題,正不正確一翻兩瞪眼;職場上的解方則需經過長時間的驗證才能見真章,不論是導入新流程、新系統、提倡新觀念、甚至新投資,皆不是一兩天即可見其功效。因此,這些解決方案須經過深思熟慮、團隊認可,並有詳細的執行計劃、時程,以及結果的驗證規劃、成功判定標準 (success criteria)……等。

 導入解決方案常需耗用大量資源,越完整的工作計劃才能為組織帶來效益。

 

四、準備你的故事,報告呈現。走到最後一步了,做完上述幾點,免不了的需匯報進度或成果 (即大家最關心的 presentation, reporting, deliverable),也是本文開頭常讓大家苦惱擔心的。給你打打氣,如果你能重新審視自己或團隊,並完成上面三要點,那八成已不會有報告恐懼症,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想介紹給大眾的衝勁、興奮感,除了因對全局十分瞭解外,更重要的是你對自己掌握專案的自信已大大提升!那,剩下的兩成呢?在這個階段尚有一個重點與你分享,即為「準備報告的方式」,簡言之,就是你要怎麼講個故事讓聽眾接受你要表達的內容,可稱之為故事線 (story-line);如同你是位表演家,在哪個橋段要講什麼台詞,哪個階段要出現什麼角色,演出一場好戲,讓大家看完後頻頻點頭叫好,報告如戲,戲如報告啊。良好的故事線,重點在於簡潔的邏輯架構,此外,你必須瞭解你的聽眾 (TA – target audiences),並面對不同聽眾調整故事線。比如今天匯報同件事情,你很難拿著同一份報告去匯報給同事、主管、經理、副總……等不同對象,必然會針對不同聽眾、甚至不同時間長短、不同報告條件去調整內容。再比方,同一套產品要去推給不同客戶,也最好是先摸熟客人,再針對該客戶製作合適的推廣內容 (promotion kits)。當然,也會常碰到聽眾就是一群普羅大眾,或面對你也不熟悉的新客戶,那就來一份「公版」報告吧 (怎麼講都不會錯的版本,例如大家常見的company profile) 。

 故事線為說服聽眾的根基,有邏輯系統由上而下的溝通、或自下而上的演譯皆為常用的方式。

 

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,「想」有什麼難,不就一天到晚在做的事,為何這麼多商管文章、理論學派在探討「思考」這議題?再反芻前文,這些看似合理平實的道理是否在你的職場或生活中落實呢?其實不容易對吧。許多學者創出方法論,或本篇上列的四點,你可能會覺得:開什麼完笑,每件事我都做到這幾點才能準備報告,什麼事都甭做了,老闆早上擦身而過,轉頭就叫我下午給他個update!當然,並不是要凡事都遵循這些步驟,但我們得明白,思考這件事是需要練習、需要經驗的 (有腦,跟會思考,完全兩回事)。理論的產生,則是可讓你參考、學習及模仿,若你已十分熟練,自然會衍伸出自己的路數,運用自如,亦不會耗費很多時間;想想小時候花了幾天功夫背九九乘法?看著墊板上滿滿的 2×1 到 9×9,不可思議怎麼背得起來,但幾天後這些數字卻跟著自己一輩子。人生、職場之路漫長,盡可能的練習吧,讓自己的腦子習慣這些思考方式,發展出最適合自己的思考SOP,並熟練到如同肌肉記憶般反應,相信對你的職涯及生涯都會是一大進展。

 

YB.Hsu
YB.Hsu
文章: 4